目录
- 1,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2,《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经》与 《般若波 罗蜜多心经》是不是同一部经文?
- 3,《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什么区别
- 4,《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何不同?
- 5,给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全部经文
-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解释?
- 7,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歌词
1,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宋施护法师 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无异於空,空无异於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密多相应行故,心无所着,亦无罣碍。以无着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叁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是故应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广大明,是无上明,是无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恼,是即真实无虚妄法。诸修学者,当如是学。我今宣说般若波罗密多大明曰:
怛吔他 唵 揭帝 揭帝 播罗揭帝 播罗僧揭帝 冒提莎贺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若能诵是般若波罗密多明句,是即修学甚深般若波罗密多。」
尔时世尊,从叁摩地安详而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般若波罗密多,当如是学。是即真实最上究竟。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佛说此经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并诸苾刍,乃至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经》与 《般若波 罗蜜多心经》是不是同一部经文?
没有区别,在文字和词句的运用上稍有不同与增减,但经文主体是一样的。目前传世的心经有七种汉译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法师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沙门智慧轮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唐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译
3,《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在文字和词句的运用上稍有不同与增减,但经文主体是一样的。目前传世的心经有七种汉译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法师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沙门智慧轮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唐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译
4,《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何不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历代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有十四种版本,名称也是各异。常见流通的有七种版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法师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沙门智慧轮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唐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译
七种汉译本中,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流通最广的是玄奘大师译本,在中国各宗各派皆选入朝暮课诵。
玄奘大师译本《心经》是在鸠摩罗什译本《心经》基础上重译的。鸠摩罗什译本有个特点,就是为了简省,把序分、流通分都去掉了。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经的经义没有区别,前者含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是讲明这一部经为什么因缘说的;正宗分是一部经的正文;流通分是劝大家把这一部经流通,及称赞这一部经的利益。
5,给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全部经文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 波罗 蜜多心 经[2]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观自 在菩 萨, 行深 般若 波罗 蜜多 时, 照见 五蕴 皆空,
dù yī qiē kǔ è 。 shè lì zǐ, sè bú yì kōng ,kōng bú yì sè,
度一 切苦 厄。舍利 子,色不 异空, 空不 异色,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色即 是空, 空即 是色。 受想 行识, 亦复 如是。
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ú miè, bú gòu bú jìng,
舍 利子, 是诸 法空 相, 不生 不灭, 不垢 不净,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不增 不减, 是故 空中 无色, 无受 想行 识, 无眼 耳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í jiè,
鼻舌 身意, 无色 声香 味触 法, 无眼 界,乃 至无 意识 界,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无无 明, 亦无 无明 尽, 乃至 无老 死,亦无 老死 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yǐ wú suǒ dé gù
无 苦集 灭道, 无智 亦无 得,以 无所 得故。
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ài。 wú guàài gù,
菩提 萨埵,依 般若 波罗 蜜多 故,心 无挂 碍。无 挂碍 故,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无有 恐怖, 远离 颠倒 梦想, 究竟 涅槃。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三世 诸佛, 依般 若波 罗蜜 多故, 得阿 耨多 罗三 藐三 菩提。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故知 般若 波罗 蜜多, 是大 神咒, 是大 明咒,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í qiè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 无上 咒, 是无 等等 咒。 能除 一切 苦, 真实 不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故 说般 若波 罗蜜 多咒。 即说 咒曰:
gā dì gā dì bā lā gā dī bā lā sāng gā dī bō dì sī⌒wa⌒hǎ
揭 谛揭 谛,波罗 揭谛, 波罗 僧揭 谛,菩提萨 婆诃。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解释?
解释如下: 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 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二,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没有物质色身,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没有"六根","六境","六识",没有烦恼,也没有除去烦恼的菩提,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也没有涅槃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法。总之,没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 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 因此而最终达到涅槃。十方三世的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 所以,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扩展资料: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萨低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歌词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演唱:王菲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 在王舍城鹫峰山中 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并诸菩萨摩诃萨众 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 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 而此菩萨摩诃萨 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 承佛威神 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乐欲修学者 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告尊者舍利子言 汝今谛听为汝宣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 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 当观五蕴自性皆空 何名五蕴自性空耶 所谓即色是空 即空是色 色无异于空 空无异于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此一切法如是空相 无所生 无所灭 无垢染 无清净 无增长 无损减 舍利子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无眼识界 乃至无意界 无意识界 无无明 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 无所得 亦无无得 舍利子 由是无得故 菩萨摩诃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故 心无所著 亦无挂碍 以无著无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一切颠倒妄想 究竟圆寂 所有三世诸佛 依此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应知 般若波罗蜜多 是广大明 是无上明 是无等等明 而能息除一切苦恼 是即真实无虚妄法 诸修学者 当如是学 我今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曰 怛轧(切身)他(引一句)唵(引)誐帝(引)誐帝 (引引二)播(引)啰誐帝 (引三)播(引)啰僧誐帝 (引四)冒提莎(引)贺(引五) 舍利子 诸菩萨摩诃萨 若能诵是般若波罗蜜多明句 是即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 从三摩地安详而起 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如汝所说 如是如是 般若波罗蜜多 当如是学 是即真实最上究竟 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佛说此经已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并诸苾刍 乃至世间 天 人 阿修罗 乾闼婆等 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http://music.baidu.com/song/211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