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听的二胡独奏曲
最好听的二胡独奏曲有:《二泉映月》、《一枝花》、《江河水》、《良宵》、《三门峡畅想曲》等。 1、《二月映月》 全曲的速度比较统一,但力度的变化却相当大。阿炳根据感情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经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让人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更为生动、富有活力。 著名二胡理论研究专家赵砚臣先生曾这样总结阿炳的演奏风格行弓沉涩凝重,力感横溢,滞意多,顿挫多,内在含忍,给人以抑郁感、倔强感,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美。 2、《一枝花》 二胡独奏曲《一枝花》原是山东民间乐曲。在八十年代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武松》曾用来做主题音乐。乐曲音调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音乐色彩。 3、《江河水》 《江河水》二胡曲是黄海怀先生于1963年根据双簧管曲移植的二胡曲,曲子的特点有东北民间风格,因为内容为旧社会一妇女在江边祭祀丈夫号啕大哭,所以曲调悲愤极致。台上演奏时,要有忘我的情绪,用东北民间风格来演奏才深切动人! 4、《良宵》 《良宵》一曲短小精巧,通俗易懂,兼之情绪活泼、开朗,旋律优美、如歌,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在演奏时,要突出它的通俗性和歌唱性,但又要注意不能奏得过于油滑,应做到既面向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又不失传统音乐高雅的情操和乐曲应该具有的面貌。 5、《三门峡畅想曲》 作曲家刘文金就是在六十年代初依据三门峡建设的场景,特别是那时人们火热的劳动场面,激发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融入了西洋音乐中的曲式结构而创作了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
经典二胡独奏曲20首有哪些?
《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采花》、《摇篮曲》、《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流波曲》。 1、《病中吟》 《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 《病中吟》并非生病之意,而是作者心中苦闷如病,不知何去何从。 2、《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寒春风曲》 《寒春风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曲子通过对初春寒风的描绘,表达了被压迫者的沉重哀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表现了作者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4、《流波曲》 《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 乐曲情绪深沉,节奏平稳,速度变化较小,旋律富有叙事性,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5、《三门峡畅想曲》 《三门峡畅想曲》是刘文金创作于1960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当代优秀的二胡创作作品之一。 其创作内容、结构、形式等都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建立三门峡水库中的几个画面,创作上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创作原则的同时,技法上还借鉴外来的回旋曲式结构; 构成了带再现的四部曲式,其内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三门峡水库工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实景,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胡独奏"良宵"
《良宵》的特点是一气呵成。这首曲子自始至终贯串粉一条“线”,曲调抑、扬、顿、挫,在长篇歌唱性的旋律中,穿插粉锣鼓节奏和音响的模拟,这种穿擂为乐曲增添了色彩的变化。
《良宵》全曲只有64小节,乐曲采用D调,为2/4拍,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共32个小节。
第一部分(1--32小节)旋律进行很平稳,轻快流畅而富有歌唱性。在大部分的骨干音上(1、6、5、3、2)都装饰以小的回环,使得情绪变得更为明快。乐曲的开头用非常民族化又十分通俗的几个音符自然而顺畅地将主旋律引出,平稳的节奏,五声音阶的环绕级进,乐曲一开始便编织好了一个安详宁静的梦境,那种含蓄委婉的幸福豪不张扬地流淌于心底。该乐段音调当中出现的55两个音高相同而演奏方法不同的音,前一个5用空弦演奏,后一个5用内弦演奏,以此产生的音色变化表达出无拘无束、洋洋自得的愉快心情。装饰音的变化加上重复的渐弱处理,渲染着幸福的同时似乎又预示着平静的湖面将要泛起一点细小的波澜。第一部分的后半部比前半部分放开了许多。首先,表现在它的音程跳动上,除了六、七、八度的音程跳进外,还出现了十度的大跳。音区的拉宽为全曲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色彩,前面一直很平稳的情绪在这里变得激动,过年的热闹气氛终于在此得以流露。轻快活泼的演奏更为优美抒情的旋律增加了欢快轻松的因素。乐曲多次在re音上使用的颤音技巧、多次的力度细微起伏以及多个地方出现的大跳音程(在第18小节出现了少见的十度音程)等既渲染了本乐段的轻松气氛,更为下一段的情绪深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自第33小节至结尾也为32小节抒情性加强,旋律跌宕起伏,使得愉快的情绪更为高涨。该乐段以强力度在二把位的中高音区开始,继而上升到三把位的高音区,随后又通过二把位回到一把位,到最低音do,迂回婉转。该部分是很温馨的一段,音调环绕进行,节奏平稳舒缓,就像春天里流淌的溪水,轻柔而不失活泼。春节的喜庆洋洋,在音乐间尽情流露。接下来的曲调变得更加跳跃活泼起来,人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尤其是第四小节以后,几串十六分音符的出现使气氛热烈起来,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欢歌起舞的景象在乐曲中清晰浮现。乐曲的第45小节--48小节,以近似顿弓的演奏手法模仿小提琴中的拨弦效果,并通过内外弦音色的交替对比,让人如临其境,陶醉于欢腾热烈的喜庆浪潮中。紧接着,旋律又迅速推向明朗的高潮,情绪也随着旋律的拓宽,进入到更加高涨的层次。而后,音调又盘旋而下,使情绪被抑制下来,在渐慢、渐弱中以和谐、安静而结束全曲。